笔趣阁 > 快穿大佬手撕白眼狼 > 第三百八十三章那个皇后善妒又狠毒42

第三百八十三章那个皇后善妒又狠毒42

    墨淄斯剧烈抽搐。  声音颤抖,断断续续的吐出不成段的话。  “你,你,你大,大逆,”  “大逆不道?呵呵~”  九希提剑杵在地上,却不想剑恰好放在了墨淄斯的手背上。  剑轻易的便刺破的墨淄斯的手掌。  红色血虫从伤口疯狂钻了出来。  墨淄斯已经被剧痛折磨的说不话。  他只觉剧痛将他包裹。  就算他心志如何坚毅,此刻也忍不住有股想要痛嚎出声的冲动。  血色顷刻间消失,墨淄斯像只即将断气的狗大口喘气咳血。  帝王之尊,此刻被九希践踏的一文不值。  九希脸上含笑,眸中带霜。  用只有两人听见声音说:“墨淄斯,这天下,该换我来坐了,本宫要你活着,苟延残喘的活着看本宫将大庆打造成何等的盛世!本宫要你看着,本宫的孩子继承本宫打造的盛世!”  “而你,就与你的爱妃,永远的在一起,成为蛊虫的母体吧!”  “娘娘,所有逆贼皆已杀尽,奴与几位将军在不远处发现了右丞相等人,右丞相还活着,不过身受重伤,娘娘您看?”  痣的声音在九希背后响起。  九希施施然的起身,目光扫视满地的尸体,视线落在被人抬过来,尚有一口气的右丞相。  “娘娘,除了右丞相,其余人都死了。”  搜查完毕的白面小将走过来,低头恭敬道:“娘娘,此地不宜久留,臣等护您回宫?”  九希颔首,拂袖大步离去。  痣紧随其后,心情澎湃。  她家娘娘,是最出色,最霸气神武的后宫之主!  白面小将也跟在九希身后,心中的震撼已无法用言语表达。  他神色复杂的看着前方大步流星,阔步离开的九希,心中只觉,一个与所有王朝不同的大庆,即将诞生。  与此同时。  宫里的大军早就将逆贼剿杀干净。  宫外也在早就在有心人的安排下,传遍了皇后娘娘郑九希救驾杀敌的英勇事迹。  再有西桕先生算出大庆将有一位凰君降世。  留言里的福星不是皇帝,而是深宫中的皇后娘娘。  而此次人祸也证实了这一点。  王太后被逆贼砍死。  皇帝身受重伤,双耳尽失,且染上怪病。  而皇后娘娘一出手,便迅速将逆贼一网打尽。  再联合此前民间有关皇后娘娘淑德仁厚的名声,淑容长公主救民赠粮,长公主封地出现的神物。  诸如种种,一切都在佐证,皇后娘娘确实不凡。  皇帝无法亲自主持朝政,隧亲封让皇后来垂帘听政。  初时还有人反对。  更有甚者怀疑宫中所发生的一切是皇后所策划。  目的就是夺权。  还有人质疑圣旨的真假。  九希冷哼,当着朝臣的面将那些叫嚣的人受贿贪污的证据甩在地上。  又用铁血手段迅速将这些人砍头。  这一招的杀鸡儆猴虽表面镇住了朝臣。  但九希知道,他们并不是心服口服。  对此九希是毫不在意的。  大权在握,整个大庆皇权已尽数落在她一人手中。  自己多的是手段让这些人诚服。  九希持政的地六天,淑容长公主封地便传出一神器。  据说那神器可精准无比的射中百米外的人。  每个被神器击中的人,身上会失去大块的血肉。  杀伤力比弓箭强百倍不止。  消息传到京都时,西桕国师在登天台对天大喊:“大庆帝星一升一降,皇后娘娘乃帝王星降世也!”  围观民众无不震惊。  满朝哗然。  接着,西北战事传来兵败。  墨淄斯派去的二十万大军死伤惨重。  大将军赵旷也因重伤昏迷不醒。  消息传到京都时,满臣骇然。怎么会呢?  此役陛下精心安排,按理说不会出现如此严重的损失。  那可是二十万精兵!  精挑细选出来的精兵,其中还有八万精兵铁骑!  这是什么概念?  意味着大庆两年的国库收入!  近年来大庆天灾人祸不断,墨淄斯又连年征兵,十室九空虽有夸张,但也映衬许多百姓之家失去劳动力的惨状。  是以前线再次传来兵败的消息时,朝臣百姓皆有种憋屈烦闷的感觉。  而这时,淑容长公主将那神物送给了皇后。  皇后与大臣在狩猎场比试过后,又请来西桕国师推测卜卦出一个良辰吉日,要将神器打造出来配给一万精骑。  所有人都在等待,能让国师都赞叹的东西到底有何奇妙之处。  百姓虽不知。  但亲眼目睹九希一火筒枪将野狼击毙的现场演示后,再无人对九希指手划脚。  接连的铁血手段镇压。  高度集中的影卫监视,让朝堂上这些老油条选择了闭嘴。  虽然朝臣都在怀疑那场政变是皇后一手策划。  但无人有确切证据。  毕竟皇帝在政变中受伤残疾又患奇病。  一些不死心去看望墨淄斯的大臣回来没多久便也会感染上血虫之病。  那些人过不了许久就会惨死家中。  死无对证。  且你看藩王赵启与亲王墨南斯的死状,没人还会蠢的以为皇后是个软柿子。  纵观今日发生的一系列神迹与神物,再加之深受皇宠的国师帮助,民间百姓已很早接受了皇后是天命之人。  接着就是九希最早安排的那些隐匿在民间各处的异人,传授“新民”的人,也带出了一批拥护皇后的人。  这些人有组织的在民间散布九希的新思想,宣扬“男女平等”,宣扬平民之子也可读书习字,入朝为官的思想。  这立马就侵犯了世家贵族的利益。  九希备受百姓拥护,却受世家抵制。  但有淑容长公主一系的人拥护,还有宣太皇太后一脉的支持,是以也无人敢动九希。  西北战事兵败,九希眉头不眨,命人先整兵休息,分出部分兵力守住要塞。  再以雷霆之势迅速整理朝纲,又从民间提拔一些能人之士填补朝中小官的空缺。  至于死去的大臣,则是从淑容长公主封地中早就培养好的亲信中选拔。  而空缺的左丞相之位,九希命人连夜赶制出考核官员的机制,表示有能者居之。  并昭告天下,准备开设三十家官学收学子,年龄八岁以上二十以下的都可以去。  此举一出,举国哗然。  九希掌管朝堂三月,大清陆续颁布诸多变革法令。  最让人瞩目的当是造福天下的考试为官的制度。  九希将其它位面的科举制度搬过来让底下的人借鉴  并且在各州县设立女学,并针对平民之家出了条扶持政策。  一是平民之家出了一个学龄三年的学子免两年税,且免一年学费,男女不限。  二是考上乡试,县试后都会有免税奖励,以此类推,人人都有为官出人头地的机会,打破了贵族专权,垄断学术的局面。  这所谓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,但凡哪家出现童生秀才的,社会地位也会迅速抬高。  这就大大激励了百姓的读书的热情。  而官学中的教材也与以往不一样,全是九希纠集能人大臣商讨制定出来的。  开通了诸子百家学术,培养各类专业人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