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在指挥兵士,射杀攻打潼关袁军的王平,看到了山顶上挥动的黄旗,知道渡口那边有了新情况。
    “寇将军,军师有令,我要马上率军去渡口,此处交给你了!”
    “王将军,你放心前去!”寇封笑了笑,“颜良文丑,纯粹是在找死,潼关,固若金汤!”
    寇封对守住潼关,充满着信心。
    另一边,张辽看到对岸出现的一个个木筏,他马上明白了,袁谭真正的目的,是利用木筏渡河。
    而且要顺流往下漂。
    可是现在,如果分兵,关羽一定会强渡。
    关羽,张辽是比较熟悉的,当初在徐州的时候,他也很佩服。
    因此,现在虽然占据着地利和兵力的优势,张辽也没有丝毫轻视关羽。
    可就在张辽感到为难的时候,他看到了山顶上挥动的红旗。
    这一下放心了,军师法正肯定已经有了安排。
    他只要挡住关羽就可以了。
    袁军开始利用木筏渡河。
    统兵将领是袁谭的心腹大将管统和郭淮,两万兵马同时强渡。
    刘询率领五千兵士,随时准备接应。
    袁谭、郭图、辛毗、刘备四人在风陵渡口,看着大军渡河。
    木筏顺着河水,向东漂流的同时,也冲向了对岸。
    管统和郭淮一阵兴奋。
    因为他们发现,对岸的张辽并没有分兵。
    只要他们这两万兵马顺利登岸,那么这一仗就胜了。
    北地枪王张绣如今名声太响,汉军几乎从无败绩。
    任何一名武将都有将汉军打败的想法和愿望。
    尤其是像管统和郭淮,在袁军之中,没有多少威望,谁不想一战成名呢?
    近了,离岸越来越近了!
    管统和郭淮也越来越兴奋。
    “杀!”
    突然,一阵喊杀声传了出来。
    紧接着,只见一员小将率领着一队兵马冲到了岸边。
    大约有五千人,但弓弩手有一千,他们沿着河岸,整齐的地列好队,将箭搭在弦上。
    管统和郭淮脸色大变,这个时候,怎么会出现一队兵马?
    颜良文丑正在攻打潼关,汉军怎么还敢分兵?
    难道说五千兵马就能守住潼关?
    那潼关到底是怎样一个天险呢?
    “放箭!”
    就在管统郭淮疑惑、震惊的同时,前面的木筏显然已到了汉军弓弩手的射程范围,汉军将领王平果断的下了命令。
    “啊……”一阵惨叫声传出。
    在木筏上,本来就不平稳,袁军的弓驽手根本无法瞄准,盾牌手也一直在晃。
    每个木筏上面有二十名兵士,两个艄公。最前面的,一眨眼,全部被射杀,没有了艄公掌舵,木筏顺着江水冲走了。
    “管校尉,怎么办?”郭淮问道。
    管统是主将,郭淮是副将,这个时候肯定要管统下命令。
    “对岸的汉军不多,冲过去!”管统大声说。
    “举盾,冲过去!”
    郭淮下了命令。
    艄公奋力撑船,木筏驶向对岸。
    “射杀撑船之人!”王平大喊。
    “啊……”刚冲到前面的几个木筏上的艄公被射杀了,木筏顺着黄河向东而去。
    木筏上面的兵士大多都是北方人,根本不知道怎么驾驭,一慌乱,木筏颠簸起来,很多兵士都掉入河中。
    “盾牌手,保护好艄公!”郭淮急得大喊。
    在这些小木筏上,盾牌手本来就站不稳,还要保护艄公,肯定还要保护自己,那就无法保护其他兵士。
    袁军兵士接二连三的从木筏上掉落水中。
    他们有的已经被直接射死,有的受了伤,而有的纯粹是没有站稳。
    可是北方的这些兵士,不习水性,在这冰冷而又浑浊的黄河中,基本没有生还的可能。
    管统的心在滴血。
    木筏还在向前冲,兵士还在不停的被射杀落水,可就是无法靠岸。
    对面的汉军人数不多,但这木筏不是战船啊!
    汉军就像一个个猎手,而袁军兵士,只是猎物,甚至是掉进陷坑的猎物。
    “大公子,汉军有准备,木筏无法靠岸,我们收兵吧!”辛毗满脸阴云的说。
    “传令,鸣金收兵!”袁谭也打过许多次的仗,这种情况他当然清楚。
    如果再强攻,除非将汉军弓弩手的箭矢消耗完,否则无法靠岸。
    可汉军的箭矢有多少呢?到那时即使靠岸,对方的五千兵士也占据着地利优势。
    而且这些兵可都是他辛辛苦苦的训练出来的啊!
    “叮……”一阵鸣金之声响起,管统、郭淮以及关羽率领着麾下兵士,驾着渔船及木筏又退了回来。
    高山之上的法正,看着两边的战况,非常高兴。
    颜良文丑在付出大约三千兵士伤亡代价之后,也已经收兵了。
    袁谭的兵马伤亡有一两千。
    这一战,总共歼敌大约五千。
    这个伤亡数字对于六万袁军来说,算不了什么。
    可是汉军几乎没有伤亡,而且会让袁军无可奈何。
    把袁谭和颜良文丑死死的挡在这里,就能将袁绍的计划打乱,从而让这场大战,汉军占据绝对主动。
    袁军大营,帅帐之中,空气非常沉闷。
    袁谭满脸乌云。
    刘备、关羽、辛毗、郭图、管统、郭淮、刘询等人也都不说话。
    汉军从潼关调来五千兵马,挡住了他们兵士的渡河,也让他们明白,潼关绝对是一座雄关。
    五千兵马就能挡住颜良文丑的三万大军。
    现在他们的兵马还不少,这一战并没有折损多少,可是没有任何办法能够渡过黄河。
    “佐治先生,不知你有何良策?”袁谭问辛毗。
    “大公子,如今的情况只能在这里与汉军隔河对峙。”辛毗显得非常无奈,“潼关天险如果攻不破,即使我们侥幸渡过黄河,拿下长安,也会被汉军困死!”
    “言之有理!”袁谭点了点头。
    在退兵的时候,他已经打消了强渡黄河的念头。
    只不过父亲命令他攻打长安,他不能自己提出按兵不动,他可以采纳别人的意见。
    “大公子,当给主公去一封信,告知此事处的情况。”辛毗想了想,“颜良文丑那边,进攻不顺的战报,也应该告知主公了。下一步该如何,主公自然会有决断。”
    “好,就依佐治先生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