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> 四合院,开局有了家 > 第583章 人情往来也要旗鼓相当

第583章 人情往来也要旗鼓相当

    赵建国坐着车,先让司机拐去了一趟菜市场,在角落里,他兑换出了两条鲥鱼。

    这才拎着回到车上,让司机把他送回了家。

    到了家才发现,傅晓童在。

    原来是昨天回去之后,傅晓童对爸爸和妈妈的强烈要求。

    他不愿意呆在家里,跟别的小朋友玩。他要找囡囡玩儿。

    傅某长和傅夫人都拗不过儿子,再说也不是什么大事儿,于是就同意了。

    商量好,年前这两天,每天早上,让傅夫人送儿子到赵建国家。

    晚上,再派司机过来接。

    事情就这么说定了,傅晓童很高兴,囡囡很高兴,就连招娣也很高兴。

    三个孩子,又摆了一地的玩具。

    看到赵建国进门,傅晓童像小大人一样,很沉稳的叫了一声:“赵叔叔。”

    “童童在啊,那正好,中午咱们吃烤鱼。”赵建国笑着说了一声。

    他并没有说烤鲥鱼,怕孩子们不小心说漏了嘴。

    然后惹来不必要的麻烦。

    反正孩子们也不认识鲥鱼的样子,更何况烤完之后的。

    听到吃烤鱼,囡囡拍了拍手,只要爸爸做的,她都喜欢吃。

    旁边的招娣,听到说吃鱼,忍不住猛咽了一口口水。

    也难怪她会这样,她们家,她还有好几个姐姐,一大家子,也不过只有她爸爸刘友顺有工作。

    而且还是只稳定了一年。

    这么多人吃一份工资,可想而知生活艰难,不要说吃鱼吃肉,能吃饱饭,就已经很不容易了。

    所以,听到吃鱼,嘴馋很正常。

    赵建国去收拾做鱼去了。

    很快,两条鲥鱼就被收拾好了。

    做烤鱼,赵建国有自己的绝活,把鱼弄好,腌上他自己调制好的配料。

    有时候,做出的东西是不是好吃,就要看做东西的人,是不是会用料。

    腌制完再烤,在鱼身表面刷上蜂蜜,一来可以收紧鱼肉表皮,二来可以完善鱼皮的色泽。

    烤出一条,赵建国招呼大家拿筷子,准备开吃。

    正在这时,招娣奶奶来了。

    年前到大年三十这天,家家户户都很忙,上午招娣听到傅晓童来了,就非要过来玩儿。

    招娣奶奶家里还有活儿,本来不想同意,结果招娣一直闹,没办法她就给送过来了。

    不过到底是不放心,还不到吃饭的点儿,就提前过来接孩子了。

    结果一进门,就看到赵建国招呼众人拿筷子吃鱼。

    招娣奶奶赶紧招呼刘招娣:“招娣,走回家了,咱们马上要吃饭了。”

    其实家里根本还没做饭。

    招娣奶奶只是觉得,自己家和赵建国家的条件相差太过悬殊。

    招娣过来玩儿可以,但是不能吃人家家里的东西。

    人家家里有,是人家的本事,不能因为自己的孩子小,就跟着混吃混喝。

    听到奶奶要带自己走,招娣又撅起小嘴。

    “婶子,您来的正巧,我刚烤好了一条鱼,进来一起吃吧。”赵建国跟招娣奶奶招呼了一声。

    招娣奶奶连忙说:“不了不了,我们家也做好了饭,所以我才过来领招娣回去,家里已经摆好饭菜,就等着我们两个回去呢。”

    说这话,就是要找个理由带着孙女赶紧走。

    邻里之间,相处也是要讲究人情往来,必须有来有往才正常。

    招娣奶奶心里很清楚,赵建国家条件太好,受了人家的东西,自己家根本没有那个条件还,所以,还是不受为好。

    不过,大人的心思小孩子又怎么会懂?

    招娣不太愿意跟奶奶回家。

    招娣奶奶叫了孙女两句,最后脸都拉下来了,招娣这才不情不愿的跟着奶奶回家了。

    姚秀芝也看出了端倪,知道招娣是想吃鱼了,于是就对儿子说:“建国,小孩子都嘴馋,要不给招娣家送点儿过去?”

    “好。”赵建国答应了一声。

    鲥鱼有两条,也不怕不够吃。

    于是找了个盘,切了一盘,对女儿和傅晓童招招手:“来,囡囡,童童,交给你们个任务。”

    “这盘鱼你们两个给送到招娣家,然后只许把空盘子拿回来,这个任务能不能完成?”

    “能!”两个孩子答应了一声。

    囡囡在前面带路,后面傅晓童端着鱼跟着。

    俩个孩子一起去后院了。

    赵建国则继续烤鱼。

    没一会儿,囡囡和傅晓童回来了。

    盘子果然空了,鱼留下了。

    一家人,开始吃烤鱼。鲜美的鲥鱼,加上赵建国的手艺,吃的人唇齿留香。

    只是下午的时候,招娣并没有过来玩儿。

    甚至是二十九和三十两天,她也没有出现。

    只有囡囡和傅晓童两个孩子一起玩儿。

    大年三十,终于到了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,过新年。

    整个华夏大地,都是鞭炮齐鸣。

    那噼里啪啦的声音,就没有停歇过。

    从年三十晚上一直响到初一的早上。

    所有人开始踩着鞭炮的碎屑,开始走家串户的拜年。

    小孩子三五成群,也跟着拜年的队伍上门。

    每每进了一家。都赶紧撑开自己的衣服口袋,迎接大人给的花生,瓜子,甚至还有糖。

    这是属于他们童年最快乐的时光。

    从初二开始,就是走亲戚了。

    四合院里,每天都有拎着礼物上门的,带着礼物出门的。

    去年,因为戴雪梅要生孩子了,所以赵建国在家陪着,并没有出去走亲戚。

    今年孩子也可以带出去了,所以走亲戚是必然的。

    年初二,赵建国带着媳妇和孩子,回了一趟乡下。

    一下车,囡囡就冲进了院子里。

    屋里听到声音,人都出来了,除了戴常学,还有大姐戴英梅夫妻俩和二姐戴桂梅夫妻俩。

    戴家除了小弟戴军勇,其余的三姐妹都回来了。

    大姐戴英梅和二姐戴桂梅的肚子都挺了起来,走到哪儿,身后都跟着自己的男人照顾。

    这样到明年的春节,再回来人会更多。

    囡囡看到人出来,立刻开始拜年:“姥爷过年好!”

    “大姨大姨夫过年好!”

    “二姨二姨夫过年好!”

    戴常学高兴的合不拢嘴:“过年好,小囡囡快来,姥爷给你准备了压岁钱。”

    说着从身上摸出了十五块钱。